<legend id="h4sia"></legend><samp id="h4sia"></samp>
<sup id="h4sia"></sup>
<mark id="h4sia"><del id="h4sia"></del></mark>

<p id="h4sia"><td id="h4sia"></td></p><track id="h4sia"></track>

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
  • <input id="h4sia"><address id="h4sia"></address>

    <menuitem id="h4sia"></menuitem>

    1. <blockquote id="h4sia"><rt id="h4sia"></rt></blockquote>
      <wbr id="h4sia">
    2. <meter id="h4sia"></meter>

      <th id="h4sia"><center id="h4sia">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</center></th>
    3. <dl id="h4sia"></dl>
    4. <rp id="h4sia"><option id="h4sia"></option></rp>

        狮泉河镇:革命先辈的憧憬成为现实

        来源: 西藏日报 作者: 温凯 李有军 洛桑旦增 达珍 时间: 2021-10-04

        配图:狮泉河镇康乐新居。    本报记者 温凯 洛桑旦增 达珍 扎西罗布 摄

        扫描二维码,了解更多内容。

        出发时,首长说我们的目的地是噶大克,噶大克是个什么地方?地图标示的是一个有50万人口的大城市,有高楼大厦,晚上灯火通明,是一个繁华的世界。如今这里是冰天雪地,除了雪山就是雪山,哪里有什么繁华热闹的大城市。

        ——摘自《进藏英雄先遣连》

        狮泉河烈士陵园里,包括李狄三在内的63名先遣连烈士的陵墓坐北朝南,俯瞰着整个狮泉河镇。

        70年前,这里还只是狮泉河孕育出的一片茂密的红柳滩;70年后,这里是阿里高原最大的中心城市,不仅有战士们当年畅想过的高楼大厦和灯火通明,更有完善的设施、整洁的街道和幸福的生活。

        1951年8月3日,先遣连进驻噶大克、和平解放阿里后,中共西藏工作委员会阿里分工委在噶尔县昆莎乡成立。1960年,阿里地区专员公署成立;1965年,阿里分工委改为阿里地委;1966年,阿里地委、专署机关由昆莎迁至狮泉河镇。

        米玛次仁,阿里地委宣传部退休干部、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。1972年,他到狮泉河镇地区中学读书,至此再未离开过这座城市,对于狮泉河镇的历史,可以说了如指掌。

        “阿里地委、专署机关搬迁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昆莎地处噶尔河湿地,房屋地基很难打牢,不利于长远发展。”米玛次仁说。

        狮泉河镇的建设在1965年就已经开始了。那一年,从新疆过来的建筑队,在狮泉河北岸荒无人烟的红柳滩上,铺下了狮泉河镇的第一块砖石。米玛次仁介绍说,那时,主要建设了一座横跨狮泉河的大桥,盖了地委和专署的礼堂,顺着新藏公路修了一条几百米长的马路,以及沿街的一排土坯房。1988年,噶尔县委、县政府也搬了过来,狮泉河镇的城市人口和规模进一步扩大。当时的阿里地委、专署机关及职能部门集中在狮泉河北岸,便把南岸的土地划给了噶尔县。时至今日,人们仍然习惯地称狮泉河北岸为地区,称南岸为噶尔县。

        噶尔县昆莎乡噶尔新村77岁的次旦见证了噶尔县搬迁的整个过程。“有500多名干部职工参与了搬迁,他们从阿里军分区借来几十辆东风车不停地运送货物,从春天搬到秋天才搬完。”说起那段往事,老人记忆犹新。

        如今,见证了狮泉河镇发展变迁的米玛次仁和次旦依旧生活在狮泉河镇。米玛次仁退休后办起了“象雄记忆”摄影讲堂,为阿里地区义务培养摄影人才;次旦住在地区双集中供养中心,安度晚年,有时会应邀去作新旧西藏对比演讲。爱这座城市——这是两位老人共同的心声。

        走在狮泉河镇街头,人们常说的三个字是“想不到”。想不到在偏远的阿里能有这样一座现代化城市,想不到城市这么漂亮、这么整洁,想不到城里居然还有成排的树木和大片的花草……

       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之际,随着多项城市基础设施改造和美化绿化工程的完工,狮泉河镇正以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靓丽容颜迎接盛世。

        通过实施城区风貌提升改造工程,全城373栋建筑按照“白墙红檐黑窗框、彩绘楣头栅格窗、钢化玻璃钛金门、铁框铝板亮店招”的立面格调进行了改造,在街头安装若干公共坐椅、果皮箱、路灯花架、公交站台等,市政公共设施进一步完善,并对象雄文化广场周边楼体和路段进行了泛光照明亮化,使城市夜晚散发出星空般璀璨的光彩。

        象雄文化广场,狮泉河镇的“城市之心”。这座面积达6.4万平方米的广场,在经过大规模改造升级后,鲜花绽放、绿树摇曳。同期建设的四区健身公园和马泉路街头公园,为市民休闲娱乐、观景漫步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。每到夏季日落时分,都会有无数的群众围聚在广场和公园里跳欢快的锅庄,唱嘹亮的歌儿。

        一河穿城过,两岸灯火明。2017年,狮泉河“一河两岸”风貌提升工程顺利竣工。该工程中心轴线总长3.8公里,在狮泉河城区段建设了狮泉柳影、生灵乐土等8个景观,绿化河堤两岸面积3万平方米,极大增强了狮泉河两岸的文化、休闲、生态、娱乐和旅游功能。

        漫步河畔,棕头鸥和黄鸭在狮泉河上翩翩起舞,湛蓝的河水倒映着两岸的高楼,远处的群山巍然耸立,近处的红柳随风轻舞——现在的狮泉河镇,不仅因河得名,更因河而美。

        走进索南益西位于康乐新居的家里,家具家电一应俱全,墙壁、地面和暖廊也进行了精致的装修,小康气息扑面而来。

        康乐新居地处狮泉河镇东郊,是阿里地区规模最大、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最全的易地扶贫搬迁点,目前已搬入来自噶尔等5个县的714户2952名贫困群众。该项目不仅为贫困户统一规划建设了独栋独院的新房,还配套了水、电、路、讯、网、暖等基础设施和服务中心、警务室、幼儿园、村居组织活动场所等公共服务设施。

        为了让搬迁群众“搬得出、稳得住、能致富”,康乐新居从投入使用伊始,就配套了多个产业项目,吸纳群众就业增收,成立了综合专业合作社,负责服装地毯加工厂、商铺、超市等实体的经营管理。

        尽管过去收入不高,但索南益西的踏实肯干在乡里是出了名的,因此,搬来没多久他就被选为超市经理,一口气干了两年。去年,他在康乐新居中心商业广场租下商铺,开起了茶馆,一年下来收入7万元,不仅自己成功致富奔小康,还聘用了2名困难群众在茶馆就业。

        “今天的好生活都是党和政府给的,希望今后能帮助更多群众一起致富。”索南益西说。

        70年沧海桑田,变了人间。63名先遣连烈士墓,俯瞰着狮泉河。山下,车水马龙,先遣连烈士们的憧憬已经成为现实。

     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
        版权所有: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

        电话传真:0891-6349897 服务邮箱:xxzx@kjzctk.com

        备案号: 藏ICP备11000106号-3 藏公网安备54010202000062号

        best365官网苹果下载_bst365体育娱乐平台_365bet大陆 发布厅 新闻中心 五位一体 党的建设 地市动态 群团工作 援藏专栏 反分裂 民族宗教工作 西藏党史 视频中心 资料库 《新西藏》杂志
        best365官网苹果下载_bst365体育娱乐平台_365bet大陆>西藏党史>党史大事记
        狮泉河镇:革命先辈的憧憬成为现实
        来源:西藏日报 作者:温凯 李有军 洛桑旦增 达珍 发布时间:2021年10月04日

        配图:狮泉河镇康乐新居。    本报记者 温凯 洛桑旦增 达珍 扎西罗布 摄

        扫描二维码,了解更多内容。

        出发时,首长说我们的目的地是噶大克,噶大克是个什么地方?地图标示的是一个有50万人口的大城市,有高楼大厦,晚上灯火通明,是一个繁华的世界。如今这里是冰天雪地,除了雪山就是雪山,哪里有什么繁华热闹的大城市。

        ——摘自《进藏英雄先遣连》

        狮泉河烈士陵园里,包括李狄三在内的63名先遣连烈士的陵墓坐北朝南,俯瞰着整个狮泉河镇。

        70年前,这里还只是狮泉河孕育出的一片茂密的红柳滩;70年后,这里是阿里高原最大的中心城市,不仅有战士们当年畅想过的高楼大厦和灯火通明,更有完善的设施、整洁的街道和幸福的生活。

        1951年8月3日,先遣连进驻噶大克、和平解放阿里后,中共西藏工作委员会阿里分工委在噶尔县昆莎乡成立。1960年,阿里地区专员公署成立;1965年,阿里分工委改为阿里地委;1966年,阿里地委、专署机关由昆莎迁至狮泉河镇。

        米玛次仁,阿里地委宣传部退休干部、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。1972年,他到狮泉河镇地区中学读书,至此再未离开过这座城市,对于狮泉河镇的历史,可以说了如指掌。

        “阿里地委、专署机关搬迁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昆莎地处噶尔河湿地,房屋地基很难打牢,不利于长远发展。”米玛次仁说。

        狮泉河镇的建设在1965年就已经开始了。那一年,从新疆过来的建筑队,在狮泉河北岸荒无人烟的红柳滩上,铺下了狮泉河镇的第一块砖石。米玛次仁介绍说,那时,主要建设了一座横跨狮泉河的大桥,盖了地委和专署的礼堂,顺着新藏公路修了一条几百米长的马路,以及沿街的一排土坯房。1988年,噶尔县委、县政府也搬了过来,狮泉河镇的城市人口和规模进一步扩大。当时的阿里地委、专署机关及职能部门集中在狮泉河北岸,便把南岸的土地划给了噶尔县。时至今日,人们仍然习惯地称狮泉河北岸为地区,称南岸为噶尔县。

        噶尔县昆莎乡噶尔新村77岁的次旦见证了噶尔县搬迁的整个过程。“有500多名干部职工参与了搬迁,他们从阿里军分区借来几十辆东风车不停地运送货物,从春天搬到秋天才搬完。”说起那段往事,老人记忆犹新。

        如今,见证了狮泉河镇发展变迁的米玛次仁和次旦依旧生活在狮泉河镇。米玛次仁退休后办起了“象雄记忆”摄影讲堂,为阿里地区义务培养摄影人才;次旦住在地区双集中供养中心,安度晚年,有时会应邀去作新旧西藏对比演讲。爱这座城市——这是两位老人共同的心声。

        走在狮泉河镇街头,人们常说的三个字是“想不到”。想不到在偏远的阿里能有这样一座现代化城市,想不到城市这么漂亮、这么整洁,想不到城里居然还有成排的树木和大片的花草……

       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之际,随着多项城市基础设施改造和美化绿化工程的完工,狮泉河镇正以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靓丽容颜迎接盛世。

        通过实施城区风貌提升改造工程,全城373栋建筑按照“白墙红檐黑窗框、彩绘楣头栅格窗、钢化玻璃钛金门、铁框铝板亮店招”的立面格调进行了改造,在街头安装若干公共坐椅、果皮箱、路灯花架、公交站台等,市政公共设施进一步完善,并对象雄文化广场周边楼体和路段进行了泛光照明亮化,使城市夜晚散发出星空般璀璨的光彩。

        象雄文化广场,狮泉河镇的“城市之心”。这座面积达6.4万平方米的广场,在经过大规模改造升级后,鲜花绽放、绿树摇曳。同期建设的四区健身公园和马泉路街头公园,为市民休闲娱乐、观景漫步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。每到夏季日落时分,都会有无数的群众围聚在广场和公园里跳欢快的锅庄,唱嘹亮的歌儿。

        一河穿城过,两岸灯火明。2017年,狮泉河“一河两岸”风貌提升工程顺利竣工。该工程中心轴线总长3.8公里,在狮泉河城区段建设了狮泉柳影、生灵乐土等8个景观,绿化河堤两岸面积3万平方米,极大增强了狮泉河两岸的文化、休闲、生态、娱乐和旅游功能。

        漫步河畔,棕头鸥和黄鸭在狮泉河上翩翩起舞,湛蓝的河水倒映着两岸的高楼,远处的群山巍然耸立,近处的红柳随风轻舞——现在的狮泉河镇,不仅因河得名,更因河而美。

        走进索南益西位于康乐新居的家里,家具家电一应俱全,墙壁、地面和暖廊也进行了精致的装修,小康气息扑面而来。

        康乐新居地处狮泉河镇东郊,是阿里地区规模最大、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最全的易地扶贫搬迁点,目前已搬入来自噶尔等5个县的714户2952名贫困群众。该项目不仅为贫困户统一规划建设了独栋独院的新房,还配套了水、电、路、讯、网、暖等基础设施和服务中心、警务室、幼儿园、村居组织活动场所等公共服务设施。

        为了让搬迁群众“搬得出、稳得住、能致富”,康乐新居从投入使用伊始,就配套了多个产业项目,吸纳群众就业增收,成立了综合专业合作社,负责服装地毯加工厂、商铺、超市等实体的经营管理。

        尽管过去收入不高,但索南益西的踏实肯干在乡里是出了名的,因此,搬来没多久他就被选为超市经理,一口气干了两年。去年,他在康乐新居中心商业广场租下商铺,开起了茶馆,一年下来收入7万元,不仅自己成功致富奔小康,还聘用了2名困难群众在茶馆就业。

        “今天的好生活都是党和政府给的,希望今后能帮助更多群众一起致富。”索南益西说。

        70年沧海桑田,变了人间。63名先遣连烈士墓,俯瞰着狮泉河。山下,车水马龙,先遣连烈士们的憧憬已经成为现实。

        版权所有: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

        电话传真:0891-6349897 服务邮箱:xxzx@kjzctk.com

        备案号: 藏ICP备11000106号-3 藏公网安备54010202000062号